“慈溪庵东卫生院有个3岁小孩早上吃馒头噎死了,真的可惜~~各位宝妈,孩子吃东西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昨天,这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传。
钱江晚报记者调查确认,确有其事,事情发生在前天早上。
孩子送到医院时
已无心跳呼吸
当时接诊的是慈溪庵东中心卫生院的潘医生。
她说,前天早上9点半,儿科大门突然打开,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冲了进来。
这个女人30多岁,有些语无伦次。
她给小孩检查后发现,心跳呼吸都没有了,整个人发青发紫,体温也没有了,身子开始发凉。她给孩子做了20分钟心肺复苏,但没有救回来。她对女人说:“你孩子已经不行了……”
听到这句话,女人哇地哭了。
“孩子没死,还有希望,我要打120。”女子打了120,随后一辆救护车又将孩子送去别的医院。可惜,结果没有改变。
妈妈给儿子吃馒头
噎住后一直在喂水
孩子究竟怎么了?
在抢救的间隙,女子简单地向医生说明了下情况:
他们是外地人,在慈溪打工,住在庵东的出租房,儿子仅有三岁半。
前天9点左右,老公出门了。她就抱着宝宝吃早餐。当时吃的是馒头,孩子吃了两三口,突然吃不下,她就给儿子喂水。喂了几次,她才意识到,儿子可能噎住了,她又使劲给喂水。后来看儿子没反应,脸色发青。这下她急了,就打电话给房东,帮忙送医院了。
医生说
噎住后千万别喂水
孩子被馒头噎住,潘医生说她也是第一次听说,但小孩子被硬物噎住的情况遇到过也不少。
她觉得,这个悲剧,和家长处理不到位有关。
首先,噎住后喂水就不对。
“干馒头吃进去,喂了水,馒头会发胀,没咽下去的话,就会在喉咙堵住,更危险了。”她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呛住了就要喝水,其实这样只会加重并引起呛咳,如果不小心呛进肺里,还会引起窒息,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
其次,发现孩子情况不妙后,大人没有立刻做心肺复苏,而是干等着救护车。
潘医生说,如果看到人脸色发青或发紫,前5分钟做心外按压是最有效的,这时也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如果不及时救治,即使后面人抢救回来,脑子如果缺氧,脏器功能也可能衰竭。
至于按压的部位,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乳头的连线和胸骨交叉的部位。一分钟按压100次,一直按压到有反应为止。
潘医生说,心肺复苏虽然电视上都在说,但真正会做的人还是不多,这点应该引起重视啊!
食物噎住
直接用手指抠
潘医生说,前不久,一个孩子被面条噎住,妈妈一抠孩子喉咙,孩子一恶心就吐出来了。等孩子送到医院时,原先发青的脸色已经恢复正常了。
潘医生说,还有个办法: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到5次,看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这个办法行不通,再试试用手或筷子,在喉咙(舌头的三分之二)抠,诱导恶心,让硬物吐出来。
这些东西容易堵塞气管
果冻:老人和小孩吞食果冻容易发生意外,如果实在太馋,请先将果冻弄碎。
麻花、糖果:容易噎住,真的想吃,请先切成丁状。
鱿鱼丝、牛肉干:纤维太长,韧性强,又硬。
花生酱:黏稠度过高,不适合老人和小孩吞食。
坚果类:体积小,有时老人、小孩来不及咀嚼就吞下,容易噎住。
樱桃、龙眼、葡萄等:里面的核容易噎人,建议去核再吃。
芹菜、豆芽:纤维丰富,不好咀嚼。
大肉块:不容易咬烂,强吞容易噎到。
长面:太长不容易吞食,建议弄断再吃。
多刺的鱼:老人孩子容易被刺到。
新闻加点料
“海姆立克”急救法要领和步骤 值得年轻家长一学
5次拍背法
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5次压胸法
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据悉,海姆立克教授是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20世纪60年代末,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所震惊。当时这种死亡,在美国意外死因排列表上名列第6。
1974年他作了关于这个腹部冲击法的首次报告。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仅四年时间至1979年,美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功。至今,此方法至少救活了10万生命,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等等。《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现在海姆立克法已被正式列为CPR的重要内容,是呼吸复苏中的大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预防进食时避免食物和异物卡住气管,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将食物切成细块;②充分咀嚼;③口中含有食物时,应避免大笑、讲话、行走或跑步;④不允许儿童将小的玩具放在口中。有以下情况者,进食时应格外注意①有假牙者;②饮酒后进食者。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9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