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3岁了,从小健康活泼,昨天和爸爸游泳时不小心着凉了,半夜时开始发烧,平时发烧时给予退热处理后,明明一般都会逐渐好转,但这次到凌晨时分,家人却发现明明突然头向后仰、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一屈一伸的抽动着,怎么呼叫他也没有反应。这可把爸爸妈妈给吓坏了。因为怕他抽搐的时候会咬到舌头,爸爸赶紧撬开明明的小嘴巴,把手指伸了进去,就这样过了2、3分钟,明明的症状终于慢慢减轻了,但爸爸的手指却被咬得鲜血淋漓,这时一测体温,原来明明已经烧到39.5℃了。
第二天爸爸赶紧带明明到医院检查,医生经过详细的问诊后,告诉爸爸,明明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一种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在5岁以下小儿的发病率约为2%-5%,起病一般在6个月到5岁之间,具有和年龄相关的自限性趋势,但以后较少发展为反复的无热惊厥。在热性惊厥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有研究报道,同胞或父母中有过热性惊厥史的儿童,出现热性惊厥的风险要比普通人群高4-5倍。
热性惊厥一般可分为单纯热性惊厥和复杂热性惊厥两种。单纯热性惊厥发作时体温一般超过38℃,发作形式有全身强直-阵挛、阵挛或强直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5分钟,一次热程中仅有一次发作,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发病限于6个月至5岁的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儿童。而复杂热性惊厥一次热程一般会有超过2次或更多次数的丛集性发作,或发作时间超过15分钟,发病年龄小于6个月或在6岁以上仍有发作,惊厥发作时体温常不足38℃,有局部性发作或者出现发作后肢体活动障碍等。
那么,出现高热惊厥时需要如何处理呢?有些家长一见到这种情况,马上就将患儿的嘴巴撬开,然后把手指、筷子、毛巾或其他随手拾到的硬物塞进孩子的嘴巴,其实这些方法是不科学的,这样不仅可能会损伤孩子的牙齿或造成窒息,而且还可将大人的手指咬伤。正确的做法是:
1.移开周围的危险物品,如果是在公共场所,还要疏散人员,尽量避免人群的围观,保持空气流通。
2.扶患者侧卧,头偏向一侧,这样有利于呕吐物及粘液等自然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无需将毛巾或硬物等塞至上下牙之间,以免造成小儿窒息或造成牙齿的损伤。
4.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扭伤。
5.不要给患者强行喂水或任何药物,以免造成误吸。
6.发作期间家属可利用手机等录像来记录下患者发作时的状态,包括眼球、面部、肢体活动等情况,以便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
7.发作后,患者在未清醒期间,一定要有家属陪同在旁边,以免因患儿意识模糊、自动症等而造成意外事故。
8.送医院进一步诊治明确病因,尤其是病因未明的首次发作。
最后,由于热性惊厥是孩子日后出现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第一次热性惊厥前就已经存在有异常的神经系统症状或发育迟缓的状态,或是小儿出现复杂性热性惊厥,或者是没有热性惊厥家族史而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等,更是日后出现癫痫发作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有反复热性惊厥发作的儿童,有必要在发热性疾病的初始就给予积极的退热治疗,并进行适当的药物预防,以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机会。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9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