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查看新闻
手足口病潜伏期会传染吗 这样做远离疾病侵袭
查看:201  更新时间:2017-09-06 10:52:41
  手足口病是一种我们熟悉的疾病,它也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儿童是重点发病人群,特别是在流行期间要重视儿童的日常生活调理,积极的做好预防性的工作。

  手足口病潜伏期会传染吗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多数患儿可突然咽痛、发热,体温多为38℃左右,类似感冒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很快在口腔颊黏膜、齿龈、舌和腭部出现小疱疹,继而破溃形成小溃疡,状如口疮,有明显灼痛。1天至2天后,手足远端出现芝麻或米粒大小、灰白色不透明、圆形小水疱,数量达数个或数十个,呈离心性分布,不疼,不痒或有轻度痒感,皮损分布在手掌、足底、臀部、腋下等处,3天至5天后,液体吸收萎缩,干燥脱皮。重症患儿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主要以夏季与秋季高发。本病常常在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在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可能发生集体感染,比如学校、幼儿园等。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居多,本病每隔2-3就会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潜伏期过后开始发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口腔内,不过家长们要注意病毒还可能会侵犯心、脑、肾等器官。在本病的发病期要进行严格监测,如果出现高热、感染等症状时要警惕心肌炎的发生。近年来发生无菌性脑炎疾病也多见,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2岁以内的患儿中。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的预防
  1、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2、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吃生水。
  3、勤洗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4、常通风: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
  5、晒太阳:肠道病毒71型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另外,家居物品如衣被等也要勤曝晒。
  6、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7、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8、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权威专家

儿科典型疾病

0.2193s